今晨大雨,从河对岸而来。
黑压压的乌云垂在空中,下面还有点透白,远处明显在下雨,让我想起在高原上冲入雨中的情景:加速,刺破这白色的雨。
云在向我移动,远处水田上反映出来的雨比较大,应该是鱼塘吧?一边是鱼塘,一边是高楼。
如果雨就这样一直下着,鱼是不是也能够站立起来?
窗上可以看到点点雨滴,路上没有行人,慢慢地,天也暗了下来,声音渐渐增大:雨扑过来了。
多少楼台烟雨中?
今晨大雨,从河对岸而来。
黑压压的乌云垂在空中,下面还有点透白,远处明显在下雨,让我想起在高原上冲入雨中的情景:加速,刺破这白色的雨。
云在向我移动,远处水田上反映出来的雨比较大,应该是鱼塘吧?一边是鱼塘,一边是高楼。
如果雨就这样一直下着,鱼是不是也能够站立起来?
窗上可以看到点点雨滴,路上没有行人,慢慢地,天也暗了下来,声音渐渐增大:雨扑过来了。
多少楼台烟雨中?
赶紧记下来,免得忘记!!!我小声地说。
费马大定理如果有根的话,就可以表达为一个三次方程---任意一个三次方程都可以与模形式对应;即STWC(志村-谷山-韦伊猜想)---数学家已经证明前述的三次方程的根不可能为模形式的系数---证明STWC就证明了费马大定理。
OK,怀尔斯证明了这个东东。
于是,牵涉到我以前想学的模形式。不过这个paper我看不明白。
但似乎又牵涉到黎曼零点,然后就牵涉到阿加莎的零点。
一想到这里,我就开心惊奇。
会不会我做的零点图也有某种关系?
可娃还是这般,出门后就不想回家,即使是梧桐山已经没有停车位也不管,反正就是不要回家。但走得累了,就会说爸爸,我想家里的玩具了。
停车位其实好办,只要你耐心等待即可,怕的是你不知道这个规则,深圳好多地方排队等待的时间都不会太久,但是人总是不喜欢等待。
可娃真的很棒,这么高的山峰,全程自己攀登上去,不断地给我加油,加的是太空油,还不是普通的汽油!一路上很多人都称赞他,他似乎都有点不好意思了。下山也没有要求抱太多,后来估计是困了,才要我抱着走。我一路抱着他,一路感慨,辛苦了,儿子。爸爸给你的这个探险活动,已经超出了你的年龄范围,我多年都没有攀登过梧桐山,真的没有想到这么险,这么累;你真棒。
山上的风景绝美,可以看到深圳的中心,布吉,一路向北,还可以看到龙岗中心,可以看到湖泊如碧玉一般嵌在城镇的中间,山林里;可以看到大海,港口,沙滩。还有香港,香港的山川,高楼。
一天之类,我们欣赏了太阳,落日,晚霞,星星,圆月,还有那城市的夜景。
最后,还得称赞妈妈,脚痛还忍着陪我们父子,比我们还要辛苦,幸亏有你的参与,我们才能攀到山顶。
得,是新的收获,还是尘封在你的大脑某个角落,某天你吹走上面的尘埃,重新发现了她?
都是吧。
庞加莱的几何学基础见解非常有意思,经验与实在主义之间的联系在一起。与前几天我想我们人类的认知,从进化而来,进化又受到限制,所以我们能够理解的一般都跳不出时空的本性。
平行公设带出来的三大几何系统,竟然是k数值的选取问题,其实都是一体的。
这就是今天的收获!!!
当我从图书馆里抽出这本书的时候,我都不知道这是所谓的美国三部曲;当我看到中途觉得难看,故事性不强的时候,我都不知道一开始我就知道故事情节的全部;当我囫囵吞枣般地看完这本书的时候,我却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.
没有原谅,也无需原谅.因为这就是我们人类.
崇高的理念在欲望面前根本无能为力,说到底人不过是充满欲望的生物,正因为此文明才进化至今.书中的两个主人公的欲望都被掐断,变得无欲无求了,所以才归于本性.
本性是否是人性,还是人性就是包装起来的本性?喜欢就是喜欢,当他不再受到此种约束的时候,自我的否定便出现了.
作家想告诉我们的东西,就是真正的人应该是不要包装的人类,有欲望,有想法,敢作敢当.遇到问题,也可以退避,也可以伤心,不是每个人都如此的高尚.
我们要爱的,就是这些贪婪、自私、疯狂、不断犯错、问题多多,有时候也有尊严的只能吃人间烟火的人;活生生的人。而不是虚构的伟大的高尚的掌握一切的无边无际的光。
无边无际的光,只能让人失明。
看外国作家写的书有时候有点累,无法前后联系人名,加上我囫囵吞枣般的阅读方式,一目想十行,大概是不行的吧.
于是,我做了一个图,关系图,就非常棒了,看到不合适的地方就可以扫一扫图表.
这个图怎么这么像刑侦篇里面侦探画的图呢?
作家是不是也要先画好这样的图呢?
看数学的精神、思想、方法,内有讲解实数扩张到复数的段落,颇感兴趣,于是动笔演算。
一直困于黎曼函数的理解,因为所看的书都是基于实数体系的,要扩张到复数,估计需要老师引领入门才行,但我这般模样,要到哪里去找老师呢?
今天看到此,觉得仿佛看到了远处的光一般,开心异常。
尤其是对数图,多么的像黎曼函数的非平凡零点图的表达方式!想想,黎曼函数与对数扩张还真有点关系呢。。。。。
现在说话越来越不方便了,口齿倒还伶俐,但思虑重重,顾忌颇多,不想还好,一想就无法说出口了。
工作上算顺利,尽管有些小毛病,无所大碍,就能前进下去,不至于无法运动。
于是博览各处,期待有所得,故突发一想,觉得应该记一记每日所得。
此引。
质数让人着迷,其实,我们不应该只盯着小的质数,而应该看看任意一个100位或以上的数,就明白质数的趣味了。我渐渐地有点进一步明白质数的孤独了,以前看过一本书,名字就叫质数的孤独。
数系进制有多种,有我们通用的10进制,计算机常用的2进制,16进制,时间用的60进制,12进制;还有一些可以玩玩的3进制和7进制。适用和实用就好了。
所以,我想到的以质数为进制,来变化的数字表达法,就是变进制数了。
比如,第一位为2进制,第二位为3进制,第3为5进制。。。这样以质数为进制的体系应该就是变进制吧。
但质数太密了,可以更加稀疏一点,比如2、3、5、29。。。。
还有一些比如:进制数为前面进制的乘积-1。
有点意思,但我没有想到有什么具体的用;不知道这样能不能解决哥德巴赫猜想?
因为这个就好像是筛法。
两个变进制体系表达的同一个数,如果都有质数的倾向,那么这个数就是质数。(乱想!)
换种想法,这个变进制数反而有点想社会现象:某个群体开始以2进制,只有两个属性;后面增加属性,变进制???
多年前,知道科学界已经将全人类的来源追述到非洲的露西妈妈,证据链清晰,线粒体从母系;染色体从父系。当然也有杂音,说人类多地起源,证据是古人类化石;用证据的强弱来看,还是基因技术比较强。
昨天看到一个理论,非常精妙,所以有点迫不及待地,想记下来。知识一旦串联起来,一切都生动了。
地球产生-海洋产生-原核生物产生-真核生物产生;关键步骤就是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产生的这一步,原核生物靠的是线粒体产生能量,所以永生。20亿年前,有一个原核细菌吞噬了另一个细菌,并将其线粒体征用,使其体内有两个线粒体,由此开创了波澜壮阔的生物世界。带来的后果就是真核生物有两个基因体系,一个是线粒体;一个是原来细菌存在的。随着生物的不断扩张,细胞内线粒体越来越多,日益复杂,从而进化出细胞核来保护相关的基因体系。但是,线粒体终究是侵入而来,融合匹配冲突一直在生物体内存在。进化的不断深入,关键的能量提供仍然是线粒体,这也是人类衰老的原因。
两大基因体系的冲突,能量在其中扮演了及其重要的作用。想想这个世界,其实最终都要归结到能量上来。飞机之所以能飞,也在于能量的转换,维持也需要能量。人类的老去,却是线粒体混乱的结果;人如果采用饥饿疗法,会刺激线粒体保持一定的稳定,从而延续一定的生命;老鼠与飞鸟的寿命区别也在于此。
多么美妙的理论体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