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几个月前的事了。
可娃有点口腔痛,带去看社康医生,医生说他长牙了,所以有点痛,不碍事。
可娃听到了,然后逢人就说:我长牙啦,我长牙了。发音还不太标准,听不太明白。
我回家后,他也说:我长牙啦。我没有听清楚,他责备地说:我长牙了啊!
还好妈妈解释了一下,我连忙问,哪儿啊?他张开嘴,让口里指了指,说,这儿。我说,好好,我抱抱。
这是几个月前的事了。
可娃有点口腔痛,带去看社康医生,医生说他长牙了,所以有点痛,不碍事。
可娃听到了,然后逢人就说:我长牙啦,我长牙了。发音还不太标准,听不太明白。
我回家后,他也说:我长牙啦。我没有听清楚,他责备地说:我长牙了啊!
还好妈妈解释了一下,我连忙问,哪儿啊?他张开嘴,让口里指了指,说,这儿。我说,好好,我抱抱。
可娃这几个月是语言学习的高峰,大人说的每句话他都要重复,然后逐渐地消化吸收。
令人惊奇的是他一次一次地重复,渐渐地把发音逼近,接近大人的语调,比起鹦鹉来人类还是要厉害得多。
***
前几天,我躺在地上,他想拉着我的手,突然说:爸爸的左手坏啦!我拉爸爸的右手。原来我左手被菜刀切了一个口子,还没有恢复,就告诉他,他就记住了,不断地强化。他是想找我玩球。
我们把球在床下滚来滚去,他很喜欢玩,不断得意地笑着。我装作被他累坏了,他就更加的开心。
一次,球滚到床下没有出来,他趴在地上,准备爬到床下去捡。头已经在床下了,好像想到什么,就退出来。说:爸爸,有点危险,你帮我捡吧!我笑了,这么小的小屁孩,还懂得床下危险,于是,乐呵呵地去捡球了。
***
疫情还没有开始前,可娃经常与可妈到街上买菜。回到家中,欣然地坐在凳子上,说:我有点累了,休息一下。
***
可娃喜欢在床上蹦跳,叫他不跳是没有用的,他一边跳还一边说:蹦蹦跳跳,蹦蹦跳跳。我抢到床上抓住他,他会不好意思的说:又被你抓住了。
***
前几天看了看10多年前的启蒙APP,他听了几遍,就不停地说:1踩踩,2踩踩。。。
***
计划了20多天,路线开始设计,东西收拾利索,也通知了爷爷奶奶,准备春节回家看看,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
这东风就是,可娃感冒了。出发前夜,他开始有点鼻塞,咳嗽增加,虽然还是活蹦乱跳的,但漫漫长路,恐怕他承受不了,所以计划中止!
他倒是知道自己生病了,给他吃药的时候,他不断地说:我感冒了,要吃药啦。吃一口药,就说:好辣,好辣。也许不是辣吧,应该是苦才对啊。要不要吃,不吃就去医院打针。不打针,不打针。
回老家的A计划中止后,见到高铁、飞机都没有票,即使有票,似乎武汉肺炎事件也让人却步。我的B、C计划相继流产,叹气地对可妈说:不能坐飞机了,不能坐高铁了,今年不回老家了。
可娃一听,抗议说:要坐高铁,要坐飞机,要出去玩,嗯嗯嗯。
我转头对他说:我没有同你讲啊,你不要掺和。
他跑到可妈旁边,抱住可妈的腿说:要坐高铁,要坐飞机。。。
每个人都会有那样的时刻,突然发现自己非常的感动吧?!
昨天我喂可娃吃饭的时候,见到他拿着碗夹,就抢过来,本想自己放回去,又怕可娃趁我走开的时打翻粥就麻烦大了。于是对他说:可娃,你等会儿吃完饭后把碗夹放回去,我们不用,记得哦。他看着我,也不知道是否能听懂我的话。
现在他吃饭都听乖的,一口粥,一口菜,然后自己玩保险柜,送纸张到保险柜口上,保险柜竟然能把纸张吞进去。现在的BB玩具可是不得了,什么都可以模拟出来。
他开始吃切细的青菜了,这是一个进步,以前都是用料理机打得细细的,只管吞就是了。现在我要求他多咬,然后吞下去。听话的宝宝。
吃完饭,我收拾碗筷,转了个圈,想起那个碗夹,发现不见了。我问可娃,那个碗夹呢?他似乎听不懂。我找不到,就到橱柜一看,原来可娃已经放回去了!
我一下子就被他感动了,抱着可娃说:可娃,你真棒!
可娃喜欢玩躲猫猫。
下班回到家里,坐不了多久,他就会说:躲猫猫,躲猫猫。看着他急迫的样子,我总是回答说:好,躲猫猫。他马上把手放到眼睛上,然后偷偷地松开一只小手,瞟我一眼。我立即说:不许耍赖,你要转身。他不好意思地一脸坏笑,然后转身。一般我都会趁他转身的瞬间躲起来。
他会根据他偷看到的我想躲的地方去找我,通常都是找不到的。于是他就开始叫:爸爸,爸爸。我回答说:可娃,可娃。他跑到房间,东瞧瞧,西看看,大致扫描一下,就继续:爸爸,爸爸?我可不能隔着窗帘应他吧。他叫了几声就转身到另一个房间找我。我笑着把他拉回来:可娃可娃。他又跑进来,开始仔细搜索,然后发现我了,就扑到我的身上,得意洋洋地笑了。
我有点怀疑他的耳朵不好使,好像无法准确判断房间。还得继续观察观察。
早上,去地铁的路上,我手里拿着Ipad和一本书,突然间觉得我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:我拿着书,以前是反感那些检查的,现在呢,我竟然主动地递给他们,以便换了快速的过去!
我自己的现实需求占了上风,所以我放弃了我的反抗,让他们任意地侵蚀着我的空间。
还有就是我看到那些唐吉可德式的与风车作战的人们,他们真的能胜利吗?我期待他们的胜利。尽管会有牺牲,但与理想来讲,也是值得的。
身体的不自由是无法的事情,但思想一定要自由。
阅读“遮蔽的天空”,突然之间好想写写东西,就是为了抒发心中的愤懑。
唉,有一条到家到学校的路,我每天都这样走着,但有一天我想发掘另一条路的时候,我就走偏了。就如那颗红色的丸子和白色的丸子,我选择了另一颗。人生就此改变。
如同我对初恋的感觉,我一旦背叛,就没有比较粉饰自己是一个圣人,因为我不是圣人!
愿上帝与你同在。
周日到迪卡侬给可娃买了BB用的羽毛球拍,外带两个塑料羽毛球,可娃很是开心。
坐公交车回到小区,可娃排队坐了一次摇摇车,但看见我把羽毛球拍给一个哥哥玩,心里总是不舍,一边摇着,一边盯着哥哥。好不容易等到摇摇车停,下车后就马上同哥哥玩了一会儿。
回到家后,我喂完饭后,他想玩xbox,其实我也想,因为买羽毛球拍就是为了让他打网球的。
开机,选择网球,终于可以玩两人的了,他先举手,然后就是我。抓拍,他左手拿着真实的拍,右手乱挥,竟然对了。
然后我们对打,他还是左手抓拍,我劝他右手击球,他不会,多次劝告他后,要么他跑前,要么他乱挥。我苦笑,还是太小了。
一气之下,关机走人。
记一记流水账吧。
中午,11点23分,到南山书城接到小芝,其实她已经不小了,都17岁了,吴家的孩子都有点偏胖。她说她一周能减3斤,我说这是特例。上周减3斤,这周加2斤,嘿嘿,等于没有减。
在去图书馆的车里,小芝告诉我说她的数学这次考得比较好,是年级的前60。我心里很高兴,但不想表达出来,就说,哦哦,要保持才行哦。她还在算是班上的第几,我说就10%啊。然后,小芝期待其他的科目也这样就美好了。我对她说:是不是开窍了,如果是开窍了,这样才好呢。
本周想研究的是爬虫,所以很快选定了书籍,都是python与爬虫相关的。
决定去吃肯伯伯家,到了门外,见到正是午餐高峰期,还好有两个吧位,坐上后我们就点餐。她讲了一个流传在同学间的笑话,说日本有漫画说一个大学宣布独立,结果被人嘲笑说荒唐。现在那些嘲笑的人开始道歉了。我记得村上春树的书1Q84里也有类似的情节:我们总是被什么所束缚,一旦组成了庞然大物,个人就成为牺牲品。
可娃最近几天说话好像开窍了,有点突飞猛进的感觉。
回家以后,就不断地叫爸爸爸爸。然后不时崩出几个词汇来,让人惊喜不已。2岁的BB,一旦会说话,就有点让人措手不及的感觉。
***
可妈开始让可娃坐摇摇车。一日,硬币没有了,可妈要去换钱,可娃一见妈妈离开,有点着急,以为是不让他坐了,于是夺过纸币,然后向摇摇车的硬币口使劲地塞进去。
***
可妈在百果园买水果,现在的水果太贵了,才买一点葡萄,就几十大元没有了。店员一个劲地劝可妈再买点其他的水果,可妈摇头说:没有钱了,不买了,不买了。可娃突然说:要买,要买,有钱。说完,伸出小手,摊开,一枚硬币显露出来。大家都笑了。
***
晚上,可妈在喂可娃吃饭,一不小心,有一奇怪的声音出现。可爸看看可娃,看看可妈。大家都不说话。可爸问可娃,刚才是谁在放_。可娃说:是妈妈!
周五就觉得不妙,不知道是不是电子称的电池问题,早上一称,发现竟然151.4斤,大为恐惧。还有3天,要降到148斤以下,需要减3斤,有点不可能啊。
自从我开始关注体重以来,我发现前一天体重加上你的吃喝,扣除你的排泄量 ,就是今天的体重,那些汗水挥发,脑力劳动消耗掉的据说也有重量的东西,大都可以忽视。所以,你一定要减少饭量,加大排泄功能才行。还有就是公式:7000大卡=1kg,就是每天早上你跑步消耗掉1000大卡,基本上一个月7次你会减少1kg的体重,前提就是你保持饭量不要增加!
如果没有前提,我早就可以减到70kg以下了!本月目标是74kg,还有3天。周六羽毛球,应该可以流汗,可是水量又少不了,1.5L的水,就是3斤!如果不喝水,我估计能降到规定的值,但恐怕就只有晕倒在羽毛球场上这个选项了。
周六晚上我就只吃早上蒸的红薯,喝水,然后水果。周日晨起,放空后觉得应该不错吧,但称显示150.8斤!
喝早茶的时候,我就开始克制,克制,吃了几个凤爪,外加蔬菜,然后是水果水果。中午不吃饭,靠饼干凑合。陪着可娃午觉,肚子都咕咕着响,我忍着。下午5点多,我订了一个咖喱鸡饭,吃掉,没有喝太多的水。